小時候,不管是電視電影、書本甚至是閒聊,常常急著想分清楚好人跟壞人。爸爸媽媽管東管西是兇巴巴的大人、阿公阿嬤疼孫是很愛他的親人、笑咪咪打招呼的是鄰居叔叔阿姨、搶玩具分點心是皮皮的小朋友,把每個人每件事分清楚排定位;對態度和善的好人多親近,對不友善的壞人就躲著,生活簡單清楚二分法,從2歲小威聽到這本《拜託別吃我》繪本反應是哭著聽完故事,從此拒絕再聽第二遍,很清楚地看到人們原始的反應。成人歸類在「幽默風趣」類型,卻讓小小孩害怕到掉眼淚的巨大落差中;讓身為媽媽發現「原來我已經不是小孩,原來心理成熟是這樣」。同一個故事,心理感受由恐懼害怕(我是那隻隨時會被傷害的弱小兔子)轉變到欣賞有趣(我是旁觀的讀者,不是兔子也不是大熊)。
電影《絕地救援》主角麥特·戴蒙(Matthew Paige Damon)飾演的被沙塵暴意外留在火星的太空人,被迫要在惡劣又危險的有限的資源下努力求生。在這次不幸中沒有壞人,面對的就是自然環境中嚴峻的限制。面對艱困到幾乎快活存不了的處境,如何靠自己的知識(植物學家,在火星上當農夫種食物)跟心理素質(獨自生活、做求救記號傳回地球、爆炸意外毀掉菜園產生斷糧、相信隊員會全力援救),最後成功地活下來。雖然專業知識很重要,但會讓劇情這麼吸引觀眾,是在逆境中仍保有幽默的正向心態,然後腳踏實地地過著不幸運但是不失去希望的日日生活。
如果換成繪本的大熊,又會開始怎麼想呢?
我是熊就是天生的壞人?到底有沒有機會當好人啊?我只能和其他的熊交朋友?如果遇到是其他的動物,不是食物就是敵人?囉哩叭唆的跟人講話,沒完沒了的一堆要求,能夠讓聽的人懂嗎?
過著安全幸福的靜好時光是不分國界的願望,但我也相信人們潛質蘊藏著諸多可能性,只是要小心不要被自己劃下的舒適圈關禁閉。來跟這本《拜託別吃我》小動物練習用不同的角度做心理鍛鍊功課吧:自己太渺小無助,活不活得下來只能靠別人決定?自暴自棄的反應感覺很熟悉嗎?有沒有機會起步從些小事訓練自己? 面對會危及生命的強大威脅或是強弱懸殊到幾乎沒有勝算的戰役,有勇氣先練習正視嗎? 面對不熟悉與不確定的狀況,這次是壞事還是好事會發生? 《絕地救援》電影推薦給您,也許我們可以從這位倒楣太空人身上,學到一些在困境求生的好心法。
Sia 2021.7/15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