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好,就是最好!《原來這樣剛剛好》潔安娜・芭伽利

 


每到飯桌上,總是聽到2小威口中這些一連串的句子:

「飯太多了,小威吃不下

「湯好喝,只有一點點,還要再加 

「肉肉有小屑屑,小威不想吃 

「葡萄好吃,太少了,阿嬤再拿 

奇怪的是,同一個肚子,怎麼有時候是吃不下下一秒又吃的下

在大人的眼裡,小孩的行為好氣又好笑,其實最根本的道理就是:遇到我想吃的,再多也吃得下;看到我不愛的,一點點都嫌太多。然而不只是小孩,大人世界的「甜食是另外一個胃」這句名言講的也是正餐已經飽了,換成甜食還是裝的下。在我們眼前實際的東西是太多還是太少,往往都是出自個人當下的感覺。換成另一個人、移到新的情境、改了不同的時間,這些「太多/太少,要/不要、夠/不夠、喜歡/不喜歡」的答案也隨著變動而複雜了起來。

《原來這樣剛剛好》有著各式各樣「你跟我看到的都不一樣,有人說大有人稱小,然而對當下的那個人,都是剛剛好的事情。同一個食物,有些尤其是小體型)看到歡呼:「好大!」,另一個(往往是巨大體格)這樣說:「好小!當點心吃再好也不過了!」。雖然各自看到世界不是同一種模樣,但是都是再好也不過的恰好合適;開心跟滿足的好心情彼此相通。「讓我們明明想得不一樣,卻都同樣能感到很開心」,靠的就是正向及換位思考的念頭。雖然未經他人苦,莫勸他人善,但藉由重新練習往好消息方向來對待問題,會發現尋找快樂幸福的方法其實離我們並不困難,也非遙不可及。

在台灣吃飽穿暖普遍不成困擾,再加上健保制度,物質層面的生活已有相當水平。但對於集體焦慮及匱乏感等精神困擾的議題較過往更受關注,各種角色都受到競爭壓力跟恐懼的追趕:年長者擔心身體健康/中生代擔心經濟收入/年輕人擔心工作前景/小朋友擔心學業競爭、父母擔心孩子沒有競爭力/孩子擔心未來沒有出路、經營者擔心全球化競爭/員工擔心裁員、政府擔心國際定位角力/人民擔心國家政治與經濟環境、各國擔心世界和平及人權問題宗教/政變鬥爭)、全世界擔心地球環境惡化及病毒傳染;若是照單全收,生活滋味只剩一片慘淡,離幸福感益發遙遠。

近年流行正念Mindfulness運動,讓人試著在當下保持對內在的觀照,包括自己的身體動作、感覺心情、念頭想法等,並以開放、接納、不評判的態度,客觀如實地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態,然後更進一步覺察外在的世界。如同運動一般,都要靠持續練習達到這樣的正念狀態(包括呼吸觀察、身體掃描、靜坐......等)。幫助我們處理焦慮情緒的方法,不僅成人自己可以更往源頭來面對自己自發性出現原始情緒外,更可以帶領小朋友從小學習轉念與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度過「跟旁人比較成長歷程,協助孩子累積知足感恩及韌性的養分,讓生活中能因為已擁有而開懷微笑,而不總盯著別人的擁有物而產生匱乏痛苦感。如同《冒牌者症候群》一書提到的感激是培養正面關注的好方法,也能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。當我們想到自己要感激的事物時,心思會集中在已經擁有的美好事物上,而不是想著欠缺或可望不可及的目標。這麼做有許多益處:感恩的人較快樂、健康、生活充實,此外當我們心懷感激時,生活中其他應該感的的事物也更容易被我們內心注意,產生正向成長的力量,也是通往人生長遠幸福的道路。

 

Sia 2021.9/12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