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誕生下來並沒有明確的功能設定,不像器物(如桌椅、牙刷、燈泡、電腦等等)被製造前已被交付任務來完成,人生更像一塊大量空白畫布等著被彩繪添色,而主要創作者就是個體本人。全球科技巨頭之一的蘋果公司(Apple Inc.)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演說中提到「相信生命中的點滴都是有意義的,能串出專屬的生命軌跡」以及「無法迴避的死亡議題,讓我們得以選擇及做出人生中真正重要決定,不被大量次要急事和瑣事纏身」。為生命做決定的權力如此珍貴,往往在當下我們可能無法得知目前事情的價值在何處,但多年後某時,才會看見每個當下選擇會串連出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創作。
「一起、要一起啦,媽媽跟小威畫圖!」
「媽媽念故事給小威聽,小威看完,媽媽再念一次!」
「媽媽洗好碗沒?過來陪小威,小威會很孤單耶!」
「小威慢吞吞,襪子還沒穿,沒有準備好。那你在家,媽媽自己去,不能帶你一起。」
「不要、小威要一起出去,小威趕快穿襪!」
近3歲的小威什麼事都想有人陪,喜歡與人大量的互動與陪伴,有伴就是最強的前進動力,充滿勇氣去體驗各種不同活動。陪伴可說是小小孩勇氣的原動力,反過來說,失去陪伴也就是他們最大的恐懼。而死亡訴說著未知的恐懼外,還有永遠的失去;消失的是永不復見的實體人物與創造新生活的機會。
當時間踏轉到無法迴避的生命最終章,處於第一線的當事人自有態度,身旁的參與者同時也翻湧出各式複雜且狂猛的情緒,而這樣洶湧的情感對成人而言已強烈與交織成不易爬梳,對於大腦發展成熟度尚處初期的幼兒來說猶如天書般難以理解。如何能夠猶如導遊帶領團隊般平順協助小小孩開啟死亡議題的討論,需要引導者自身的先行思考、預備與演練。
《爺爺的天堂島》講述一趟特異旅程,就像是荷馬講述《奥德賽》古老傳說時,把「人生隱喻成冒險」。書中的爺爺是一個很棒的船長,帶領小孫子暢遊他日常中建構的美麗世外桃源,但遊覽結束時要遊客自行駕船回程,船長僅負責導覽旅途的前半段風光,後半段需要乘客憑自身力量安返回家與思量回味,創造出爺孫倆獨有的精緻旅遊。
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跟孩子在親子船上共遊數十年時光,藉由有意識的察覺與用心,可以營造專屬沿途的風光。《教養的迷思》提出在親子關係之間,父母角色真正產生重大影響層面在於親子關係,而非孩子性格的教養功能;換言之,父母應該將著重在親子間的情感交流,陪伴孩子一同創造獨有的親子共遊旅程點滴。在這本《爺爺的天堂島》愉快與歡樂的旅遊中,又再一次的提醒我們珍惜在這趟有限時間旅程中,共創高品質親子情感的機會。
Sia 2021.11/30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