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今日才發現,「接送」是一門技術與藝術並重的大學問。更需要翻新的想法是:這個不簡單的任務,並非接送當下才發生,而是在接送需求出現的時候,就已經啟動這整個歷程的初始反應。
在安靜的池塘邊,有一隻小青蛙正在等他的朋友。
剛入幼兒園第一學期,每到放學時間,媽媽總是在車潮中衝鋒陷陣,匆忙趕著當第一個接回小孩的家長。在每天睡前以及早上幼兒園道別場景上演著:
小威:「我要4:00接!」
媽媽:「4:00太早啦!5:00接就很早了。」
小威:「(高亢的聲音)不要!要4:00接!」
媽媽:「4:00接的話,會是第一個放學回家的小孩耶。」
小威:「(激烈高分貝)我要第一個回家!」
媽媽:「這樣我要變成第一名媽咪,太累了吧。」
小威:「(持續堅持)你要當第一名媽咪!要4:00來接!! 」
媽媽:「ㄜ,好吧。雖然很累,媽媽還是努力4:00就來接。等下在學校早上玩玩具、吃午餐、睡好午覺、吃個點心一下子就到4:00了。那我們待會見,掰掰。」
接送的兩個人,似乎站在河的兩岸,等著對方讓步跨越到自己的岸邊與立場。一番對抗與拉扯後,降伏的那方只好被拉向對岸。
主角小青蛙出現在每一幅圖畫裡的池畔草地上:牠有時坐、有時跳;牠的表情有時微笑、有時驚訝與恐懼;
時間怎麼時候算走的快?什麼時候又算走得慢呢?
依經驗看來,自己的時間過得慢,他人的則是飛快;美好的時間走得特別快,傷心的總是遲滯不前。像歡樂的時候總是轉眼間就要說再見,而難熬的時刻都要折磨好久才會結束。科學家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對時間與空間提出「相對論(Theory of relativity)」,這個改變整個科學界的看法,而他試著這樣譬喻「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,感覺起來像一小時;坐在一個漂亮姑娘旁邊一小時,感覺像一分鐘,這就是相對論。」。時間快慢不是恆定的,那是因人、因事、甚至因情緒而變動的,一種非常私人感受。在《7個習慣決定未來》書中寫出一段對於「時間價值」非常細膩與精準的敘述:
要了解「一年」的價值,去問問修課不及格的學生。
要了解「一個月」的價值,去問問早產兒的媽媽。
要了解「一星期」的價值,去問問週刊的編輯。
要了解「一天」的價值,去問問家有六個孩子、拿日薪養家的人。
要了解「一小時」的價值,去問問等待見面的情侶。
要了解「一分鐘」的價值,去問問錯過火車的人。
要了解「一秒鐘」的價值,去問問車禍中的生還者。
要了解「千分之一秒」的價值,去問問得到奧運銀牌的人。
如果你想了解「每單位時間」的價值,問問這些當事人吧,然後你開始對自身當下擁有每一刻產生油然而發的珍視。
蝗蟲先生來了、水黽來了,魚來了、白痣珈蟌也來了……但是小青蛙的朋友,還是沒有來,到底小青蛙在等誰呢?
時間悠然來到半年後,迎來了幼兒園第二學期。每天早上道別景象換作是這樣:
小威:「(叮嚀的語氣)4:30要來接!」
媽媽:「好,沒問題。那什麼時候5:00接?」
小威:「(一本正經的語氣)中班5:00接,大班6:00接。」
媽媽:「(搞笑的語氣)還是大班可以8:00接?」
小威:「不行!幼兒園關門了,老師也要下班。你不要搞笑啦!」
媽媽:「好啦,不開玩笑了。待會見!」
相同的兩個人,雖然仍在河的兩岸,但是願意相信對方若長出更多的能力時會主動來到自己身邊,不須懷疑與恐懼,甚至能用寬裕與輕鬆的心情面待這段等待時光。
在等待之中,小青蛙看到了自然與美好,也看到了弱肉與強食;他遭遇大雨無情的拍打,也等到了美麗彩虹的出現……
某晚的睡前聊天時間:
小威:「今天等媽媽的時候,我聽到欣欣老師跟柳丁班的娟娟聊天喔。」
媽媽:「真的阿,那他們聊什麼呢?」
小威:「聊綁頭髮的事情。」
媽媽:「你怎麼知道呀?你等的時候,不是在玩玩具嗎?」
小威:「我今天沒有玩玩具,我在觀察。」
媽媽:「小威很不錯喔,你會觀察耶。我今天也做了很多事情,洗衣服、買東西,還做了很多家事喔。等下你到家的時候,還看看我做的事情吧!」
小威:「好,我等下看。」
媽媽OS:「小小的幼兒園,是未來大大社會的縮影,媽媽盼望你在這些等待之中,看到真實世界的分工與協作,也覺察人類社會的自利與私心;未來可能會面臨嚴苛的要求,也許感受到誠摯關懷的溫暖……這是你生命中的一段經歷,我很榮幸參與一部分,希望我們能持續分享彼此沿途的景致與感受。」
留言
張貼留言